繼1000億投資支持后,哪些環境基建領域該加速了?
發布日期:2022-09-26 作者:環保在線 點擊:
導讀:繼千億投資支持之后,一些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被認為需要提速,亦或說可以開始“搶跑”,包括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綠色新興產業適配的環境基礎設施等。
2022年9月22日,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公開表示,十年來,在環境基建方面累計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1000億元。
千億的環境基建投資帶來的是全國污水處理能力較十年前增長1倍,工業固廢處置量增長約5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和實際處理量分別增長116%和62%,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
而繼千億投資支持之后,一些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被認為需要提速,亦或說可以開始“搶跑”。
環境基建的投入力度之大的關鍵原因之一就在于環境基建水平相對不高,環境基建目前尚存包括設施能力不足、區域發展不均衡等痛點問題。為了追趕環保,助力綠色雙碳,環境基建的發力點應該在哪兒?
有業內人士認為,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是其中之一。
有數據表明,我國污水排放總量中,超50%都來自于生活污水。生活污水處理率提升,首要關注的就是污水收集的情況,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是較為關鍵的一環。而生活污水收集情況還得看污水收集管網的能力如何。我國的污水管網現狀是建設滯后、管理不足、欠賬較多,而國家定下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70%以上(《“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是要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的全覆蓋。
因此,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需要提速。
也有觀點認為,在雙碳大環境下,提前謀劃新型綠色產業的適配環境基礎設施是一方面。
無論是光伏發電、電動車還是儲能事業,都被多方認為適合長線發展,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大?;?,而且越來越火,一方面是國家作為幕后推手進行的操盤使然,一方面也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室主任陽平堅便表示,國家正大力支持發展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從某些角度來看,需要提前謀劃好與這些產業想配套的環?;A設施,包括固廢處理、廢舊動力電池處理等。
還有專家從大方向著手,認為環境基建應該向更智能化的方向起步。
從數字化到“數智化”,在享受高度智能化帶來的紅利的當下,堅持環保與智能的深度結合愈發成為了環保企業的廣泛共識,環境基建趨向智能化也同屬意料之中。專家認為,推動數字化融合、數字化環保技術攻關,強化數字化污染治理能力建設等,將帶動環境基建綠色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城鄉環境增綠能力。
聲明:本文轉自環保在線,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